蘇蝦再發現系列 (一) : 水質條件的迷思
大約在2008年左右,蘇拉維西蝦 (Sulawesi Shrimp, 以下簡稱蘇蝦) 在台灣水族市場颳起一陣旋風。如今已是2023年,實體水族店面還是難以見其蹤影。相對於飼養其他觀賞蝦,蘇蝦玩家更是少數族群。即便如此,這十多年來有越來越多蘇蝦相關研究被發表,也有許多玩家默默鑽研蘇蝦繁殖。「也許蘇蝦有浮上檯面成為主流的一天」,抱著如此心情寫下這個系列文,主要分成三大主軸: (一) 探討水質對蘇蝦的影響;(二) 從原生地差異探討蘇蝦生物多樣性以及; (三) 從微生物的角度提供蘇蝦飼養的新選擇。蘇蝦原生在特殊的自然環境,所以要用特殊的養法?
從蘇蝦引進台灣開始,就一直流傳「蘇蝦生長在封閉環境的火山湖,由於與世隔絕、水質特殊,因此演化出特別的蝦種」。由此段論述又衍生出“三高飼養法”(高GH、KH、pH),網路上還可以找到許多這類利用火山石、珊瑚骨調整水質的蘇蝦飼養法。
在此要澄清一些美麗的誤會。首先,蘇蝦原生的幾個湖泊(會在系列二詳細介紹) 並非是火山湖,而是地層變動所形成的結構湖 (tectonic basin/lake),這些湖的四周存在許多火成岩,因此被誤會成火山湖。另一方面,火山(口)湖一般是封閉的湖泊,因此常出現極端的水質條件。然而,蘇蝦生存的湖泊都有支流直接通向海洋,並非是封閉/陸封的環境。蘇蝦屬於陸封型物種,這是指蘇蝦不需要回到海水即可完成生活史(相對於兩側迴游/降海型),而非指蘇蝦生存於陸封湖。
根據許多蘇湖的水質研究報告,以Lake Towuti 為例,pH 約略在7.5-8.5 中性偏弱鹼,電導度約 200 μS cm-1,TDS 約 100-150 ppm,GH 約 6-7 ,KH 約 5-6。這些數值與“三高飼養法”並不相符。另一方面,蘇湖確有其特殊的水質參數: 特別高的鐵離子 (Fe3+)、鎂離子 (Mg2+) 和碳酸氫根 (HCO3-),其中鎂離子的濃度更是鈣離子的2-3倍。相反的,硫酸根 (SO42-) 與磷酸根 (PO43-) 則是極度的缺乏(因為易與鐵離子形成沉澱物),由於磷酸根是藻類重要的營養源,因此蘇湖被認為是缺乏養分的貧養湖(oligotrophic lake)。有鑑於此,刻意使用肥料強光在蝦缸營造爆藻的環境,其實與蘇蝦的原生環境並不相符。
附帶一提,除了上述特殊的水質參數,不同湖泊的KH/GH 比例有著微妙的差異。即便如此,國外實驗室模擬蘇蝦原生湖泊所合成的“蘇蝦鹽”早已問世多年,能夠大幅降低蘇蝦飼養難度,也獲得許多玩家肯定(包括筆者自己)。對需要準備蘇石、火山岩、微生物粉、棉花糖藻…等飼養法,感到麻煩而望之卻步的朋友們,蘇蝦鹽也許是個好選擇,裸缸加沉木一樣可以輕鬆愉快的養蘇蝦。
淺談蘇蝦的適應能力(acclimation/ adaptation)
許多剛接觸蘇蝦的朋友常有一個共同心得:「蘇蝦膽子很小/夜行性,所以平時都躲在遮蔽物後面不易觀察」。其實這並不是常態現象,而是不適應環境的緊迫反應。當蘇蝦在適應環境之後,會如同其他五色米蝦、水晶蝦一樣四處逛大街找食物
即便是幼蝦也會在沉木上從容覓食
何謂蘇蝦的適應能力呢? 根據上面原生水質的描述,蘇蝦並非生活在極端水質的生物。實務上,在TDS 100到600、GH 2到10、KH 0 到 7的水質範圍成功繁衍蘇蝦的例子比比皆是。從這個觀點來看,蘇蝦能適應的水質範圍似乎不輸米蝦太多。然而,這之中有個決定性的差異,不同於米蝦養得活就能生小蝦,養過蘇蝦的朋友都清楚 「小蝦養成大蝦是一回事,要養到生出小蝦又是另一回事」。這就牽涉到蘇蝦在改變飼養環境時,個體對環境的適應 (acclimation),以及後代族群對環境的適應 (adaptation)。下圖以野生蝦為例,當一定數量的族群由野外進入蝦缸,會因為環境改變產生緊迫反應 (stress response)、生理機能大幅下降,部分(通常是大部分)個體其生理機能降到能夠正常生長的臨界線下就會死亡,剩下存活的個體經過數周/月,能夠慢慢適應人工環境 (acclimation)、生理機能逐漸恢復,這之中又有部分個體能夠達到繁殖的生理機能,進而產生F1、F2…,這些後代在人工環境下生理機能越來越好 (adaptation),逐漸恢復在野外環境的最佳生理狀態。這也是台產n代蝦比野蝦更適應人工環境、更好養的立論基礎。
可惜的是,即便是人工蝦,從賣家到買家的手上,還是會因為雙方水質的差異、生物因子的差異(留在系列三討論),使得上述整個適應流程要重新來過。如果買家只買了少數幾隻蝦、族群數過小,導致缺少足夠能繁殖的個體,在未達到 adaptation之前,整個族群就全軍覆沒,只能留下淡淡一句「蘇蝦果然不好養…」。相反的,如果賣家使用蘇蝦鹽繁殖的n代蝦,買家也用相同的蘇蝦鹽來養,飼養起來會輕鬆愉快 (已實證)。
結論
蘇蝦並非只能生存在特定的水質條件,而是在轉換環境、水質條件不同時 (例如:賣家蝦缸到買家蝦缸),其適應能力非常差,需要較大的族群量及較長的時間才能在新環境建立生生不息的族群。這種特性當然是蘇蝦推廣的巨大阻力。白話來說,蝦的來源用甚麼水養,就跟著用一樣的水養,飼養成功率當然大幅增加。商業化的蘇蝦鹽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,更有甚者,筆者親身遇過不使用蘇蝦鹽,只靠自來水過濾、裸缸加沉木再放個打氣石就能養到爆缸的玩家。這也說明靠著人為育種也可培育出更適應自來水的強健品系,日後可能成為水族市場上的生力軍。
本篇文章(系列之一)探討目前蘇蝦整體概況,不同種類蘇蝦其棲地、形態、親緣關係及飼養難度有很大的差異,系列之二將更進一步探討。